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题:“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中央财政出台保费补贴政策支持制种产业发展
中国人的餐桌离不开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近日共同印发《关于将三大粮食作物制种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目录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种业发展。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与此同时,我国制种保险投保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参保率仍然较低、赔付率较高,在防范种业生产中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这位负责人说,中央财政有必要出台制种保险的支持政策,推动建立市场化的种业生产风险分散机制。
“中央财政给予具有较强正外部性的制种保险保费补贴,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的具体举措,对稳定种子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位负责人说,这有利于构建市场化的种业生产风险分散机制,有利于制种保险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合力。
目前,制种保险简单赔付率超过100%,经办机构长期亏损,可持续性较差,其中重要原因是制种保险规模较小,难以发挥“大数法则”作用,且先期投保的往往是高风险地区,存在一定的逆向选择风险。中央财政对制种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可以有效扩大制种保险覆盖面,充分发挥保险“大数法则”作用,并通过费率动态调整等缓解逆向选择风险,推动制种保险长期可持续发展。
制种保险政策内容丰富有助于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这位负责人说,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目录的制种为,符合种子法规定、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或经当地农业部门备案开展的水稻、玉米、小麦制种,包括扩繁和商品化生产等种子生产环节。保险责任除普通的自然灾害、病虫害外,还包括其他可能导致质量损失的各类风险,如花期不遇、自交结实等。
保险金额方面,这位负责人说,与普通大田作物相比,制种生产成本已处于相对较高水平,针对制种的农业保险技术也较为复杂。在开展初期,为有效规避道德风险,制种保险的保障水平为直接物化成本,暂不包括地租成本和人工成本,后期可随着试点经验的积累,研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积极支持农业保险发展,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逐步构建市场化的农业生产风险分散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