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云南曲靖宣威市宝山镇海西坝子,当地村民在连片的平整田地里采收红菜薹。因临近河流、地势低、土地高低不平,“此前这里是每逢夏秋雨季‘十年九淹’的水淹地,村民不敢投入。”宝山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黄初臻说,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平整土地、修建水泥沟渠和水泥路等措施,田地实现了涝能排水、旱能补水、能排能灌的效果。宝山镇近年来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烂泥田”变身为产业田。
近年来,曲靖市通过多元化投入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耕地质量持续提升,很多农田实现了地平、水通、路通,村民种地成本降低、种植效益提高。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曲靖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514.9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3.5%。
活水润良田,高标兴产业。曲靖市所处区域常常面临冬春季节性干旱,加之山多等地形地貌特征,冬春尤其是四五月份春耕春播关键时期,用水成为当地农业生产***大限制因素。
在位于宣威市板桥街道木乃村高标准农田田间的光伏提水站,村民蒋泽先打开手机扫码后,水就从旁边光伏板下的水泥蓄水池里流出来,实现了就近取水、省时省力。木乃村党总支书记王德平介绍,为更好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效用,村里建设了光伏提水自动控制系统,将小土坑水塘改造为水泥蓄水池,村民需要用水时随时扫码取用,用水成本降低了一半多...[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