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田块碎得像补丁,机耕路窄得开不了拖拉机,收谷子全靠肩挑背扛,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如今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收割机直接开进田,骑摩托十分钟就能下田,再不用背谷子背到腰杆弯!”站在重庆市合川区隆兴镇安乐村的田埂上,种粮大户杨柳的话语里满是欢喜。
作为重庆市产粮***大区,合川区近年来以“三块田”理念为引领,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正让农业“田好种”、农民“种好田”、农村“种田好”。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2.2万亩,覆盖62.6%的耕地,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仅在2024年,就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84万亩。
科学建设,“三维地图”让设计“不跑偏”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
答案首先藏在科学建设中。合川区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科徐凤临的电脑里,保存着一批“三维可视化规划设计图”——这是利用无人机搭载五镜头倾斜摄影相机航测而成的实景地图,也是全区项目设计的底图。
“以前图纸画得再漂亮,落地可能就‘水土不服’。”徐凤临一边展示隆兴镇规划图一边说,“比如这两块田,原计划合并,但三维图旋转一看高差明显,加上村民反映属沙岩地、挖深了不存水,我们当场就修改了方案。”
精细背后,是合川创新的“五联动”机制:区级统筹、部门主管、镇街主导、平台主建、业主主营,五方协同、责任清晰。再加上“五个专”推进——专人负责、专业指导、专事调度、专项督办、专属保险,实现工程质量全程可控...[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