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又是东北大地丰收的季节。驱车穿行在辽宁的田间地头,***引人注目的不是遍野的金黄,而是农田里忙碌的农机、空中嗡鸣的植保无人机,以及各类精准监测的农业设备。
科技,究竟如何在这片黑土地上扎根,又结出了怎样的硕果?在这个丰收季,记者找到了答案。
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彰武县,土壤以沙土为主,过去常与“贫瘠”二字挂钩。“往年玉米亩产能达到一千斤,就算很不错了。”彰武县同心创展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孙继刚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2022年,中国农科院与辽宁省农科院的专家带来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将每亩播种密度从3000余株提升到4500至6500株。除了科学密植,专家还指导孙继刚使用北斗导航等设备“精耕细作”。三年时间,这片采用新技术的沙土地玉米亩产节节攀升,***高亩产突破两千斤,实现了从低产到“吨粮田”的跨越...[查看原文]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