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稻种植历史悠久,始于宋,名于清。清光绪年间,淮军将领周盛传在小站地区屯田练兵,开挖马厂减河垦荒种稻,逐步形成了以小站为中心的核心种植区,具有“盐碱地、运河水、有机肥、优良种、气候宜”的优势,孕育出了“白里透青、油光发亮、粘香适口、回味甘醇”的小站稻,颇受百姓喜爱,成为贡米,小站稻由此成名。
打造***小站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近日,“大力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以全产业链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主题发布活动在小站稻发源地津南区小站镇举行。津南区相关部门就津南区发展小站稻全产业链建设的具体做法,以及会馆村是如何借助小站稻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介绍。
近年来,津南区立足小站稻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小站稻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持续振兴小站稻产业。2018年,津南区积极恢复小站稻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不足万亩发展到3.2万亩,2024年达到5.8万亩。截至2024年年底,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02万亩,占耕地保有量的比重达到47.58%。今年将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7220亩...[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