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油菜成熟的时节,湖南省衡山县16.57万亩油菜陆续迎来丰收。种植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割油菜。当地推广的“稻油”“稻稻油”水旱轮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长江镇石桥铺社区油菜基地,昔日金浪翻涌的油菜花海已蜕变为连片成熟的油菜籽。农机手驾驶着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抢收油菜。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排排油菜被迅速卷入收割装置,收割、脱粒、分离等工序一气呵成,颗颗饱满的油菜籽被收割。油菜秸秆则被粉碎还田,化作天然有机肥反哺土地。农户们紧随其后,将脱粒的油菜籽装袋运往晒场进行晾晒、除杂,待晒干后榨成菜籽油。
“我们今年种了240多亩油菜,采用机械化收割,大概两天半的时间就可以收完。油菜收割完之后,马上就开始种水稻,不会让田地闲置。”衡山敬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湘情说。
该县店门镇湃水村的油菜种植基地内,1200余亩油菜已经泛黄,一串串饱满的油菜荚缀满枝干,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开展收割作业。作为当地的村集体经济,今年该基地的油菜长势良好,每亩产值预计可达1500元...[查看原文]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