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重庆市荣昌区猪场里,智能风机随着传感器数据轻轻转动,为猪舍调节出***舒适的温度;AI摄像头敏锐地捕捉到一头仔猪连续3小时活动异常,30秒内便将它的健康预警推送到管理员手机里——这个曾被认为“靠天吃饭”的传统养殖业,正在被用数字技术改造成充满科技感的“未来产业”。日前,随着“生猪产业大脑2.0+未来猪场”模式发布,这座西部山城向世界宣告:当物联网、大数据与AI算法融入生猪产业,“人在云上管,猪在圈里长”的智慧农业图景已从构想变为了现实。
智能设备织就“数字围栏”,每头猪的生活都有“数据密码”
在成渝“双昌”合作示范园的未来猪场内,370头荣昌种猪享受着“私人定制”的智能生活:直径20厘米的智能饲料塔能精准计算每头猪的采食量,避免饲料浪费;饮水系统会根据猪只体温数据自动调节水温,就连粪便处理也实现了智能化。***神奇的是猪舍内的AI摄像头,搭载的视觉算法不仅能识别猪只体温异常,还能通过分析其运动轨迹判断配种***佳时机,使受孕率提升15%。“过去靠饲养员半夜巡查,现在猪场有了‘超级大脑’,5000余万条产业数据就是***精准的‘饲养员’。”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陈勇的比喻道破了科技给养殖环节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这样的变革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人工成本降低20%,饲料浪费减少10%,每头猪养殖成本节省100至200元。24小时在线的“畜牧AI一体机”更成为养殖户的“全天候助手”,从疫病诊断到市场行情预测,从养殖技术咨询到生产效益估算,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让传统养殖的“经验主义”彻底转向“数据精算”。示范场管理员坦言:“现在即便外出,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每头猪的实时状态,AI系统比人还‘细心...[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