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沙圪堵镇五字湾村,漫山遍野的杏花映衬着层层叠叠的梯田。村民赵五小站在刚平整好的坡改梯田里,看着松软的黄土欣慰地说道“以前这坡地一下雨就‘跑水跑土跑肥’,现在修成梯田,保墒保肥,谷子能多打五六百斤呢!”他边说边掏出手机给记者看去年秋收时晒满院的谷穗照片。
沙圪堵镇地处晋陕蒙三省交界,山大沟深、气候冷凉。这里的无霜期不足125天,却孕育出高原黄金小米、高原精选荞面等优质小杂粮。“我们这儿的小米熬粥能起三层油皮,靠的就是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的独特气候。”沙圪堵镇乡村振兴办主任杨伟雄抓起一把黄土解释道。近年来,当地通过实施坡改梯工程,把3万亩“三跑地”变成“三保田”,为小杂粮产业铺就了生态底色。
在沙圪堵镇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美稷”“稷香”等品牌的杂粮礼盒琳琅满目。这些产品均来自镇属企业稷祥农牧业公司——由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注资3000万元成立的助农平台。公司采用“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26个村的159种特色农产品整合起来,通过直播展销、实体体验店和电商平台销往全国。五字湾村驻村***书记王小波算了笔账:“去年我们村通过公司卖出3万斤小米,每斤比市场价高2块钱,村民户均增收2000多元...[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