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走进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山野青青,碧水绕田。石陂镇种植大户陈兆武,一边忙着为水稻春播育秧,一边管理着2000多亩正值盛花期的油菜田。
“油菜收完籽,剩下的秸秆翻进地里,能提升耕地质量,还能给水稻当肥料。”说起近几年酸化耕地治理的效果,陈兆武赞不绝口,“以前,土壤板结,稻米产量不高,种出来卖不出去;现在,不仅稻谷亩产提高了200多斤,种出的大米还拿到了绿色食品认证!”陈兆武介绍,通过在冬闲田上种植短生育期油菜,并增施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不仅实现了粮食增产增收,而且种出的稻米绿色健康不愁销。
陈兆武的经历,并非个例。近年来,浦城县紧抓全国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的机遇,因地制宜探索出多种典型的酸化耕地治理技术模式,并通过配套种植技术、品种,开展试验示范,发挥出了集成放大效应,实现了耕地地力与粮食产能双提升...[查看原文]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