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弃物是在农业生产不同环节产生的副产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废旧农膜等。我国每年产生秸秆8.65亿吨,畜禽粪污30.5亿吨。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的“另一半”,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用则利、弃则害。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任务和关键举措。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扎实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2019年以来,在全国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支持2579县次整县推进秸秆利用,因地制宜推行秸秆科学还田技术模式,加快秸秆离田多元高效利用,鼓励企业开展规模化、产业化利用。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8%以上,农用为主、多元利用的格局基本形成。二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效显著。逐步扩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覆盖范围,有效提升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能力。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支持畜牧大省、粮食和蔬菜主产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的299个县,整县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试点,促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9.4%,实现由治到用的转变。三是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取得实效。严厉打击非标地膜入市下田,推广加厚地膜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分别达到80%和78.9%。四是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创新,组建国家农业废弃物利用、畜禽粪污处理等创新联盟,深化产学研企协作。建设秸秆还田、粪污成分、地膜残留等监测点,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