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药自古便在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华夏大地千万年来保障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独特法宝。
“中兽医药与中医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共同组成了我国传统中医药科学技术体系。”日前,在香山科学会议第766次学术讨论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冯忠武提出,中兽医药应更好地服务农业现代化,为保障百姓餐桌安全作出贡献。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要与时俱进创新中兽医药研究,提升中兽医药在我国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物绿色生产体系。
加快构建创新体系
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94号公告,提出“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有关要求。这意味着我国从2020年起,全面禁止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在动物食品源头遏制抗生素滥用。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发布了《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末,50%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实施养殖减抗行动,建立完善兽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规范科学用药。
面对饲料端“禁抗”和养殖端“减抗”的迫切要求,畜牧业该如何应对?对此,中兽医药能够给出多种“减抗”“替抗”的解决方案...[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