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种地和以前不一样了,不只盯着产量,从一粒种子到整块秧田,都更注重绿色标准化生产。”江苏省溧阳市岁丰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王林松感慨,自从种地越来越讲究,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提升。
从高温干旱时节靠天吃饭,到提前监测天气调整灌溉方式;从小农户守着自家小块田“单打独斗”,到种粮大户流转土地进行机械化作业;从粗放播种、依赖化肥到精细化耕种管收……和王林松一样,溧阳市的种粮大户们觉得,种地的方法窍门更多了,抵御恶劣天气能力更强了。2023年,溧阳市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2024年,溧阳市抓住契机,在秋粮生产上探索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瞄准“推技术,提单产”目标发力,实现产业增效、产品提质、农民增收。前不久,记者走进溧阳市探寻其秋粮丰收之道。
良田用良种,生产效益高
在溧阳市几个种粮大户处,都无一例外提到了“南粳46”,也就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良种“南粳46”。2024年溧阳市结合本地气候情况规划种植结构,在晚稻栽培方面主推良种,其中就包括“南粳46”。在种粮大户们看来,“南粳46”属于市场认可度高的优质粳稻,综合节本和增产来看,每亩生产效益平均能增加近200元。
在溧阳市庆丰村有一块示范田,核心面积达1280亩。田块整齐划一,田间道路、沟渠建设有序,足以一瞥溧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王林松告诉记者,这块示范田现在是远近闻名的“江苏***方”示范田,为突破过去靠天吃饭的制约,科研人员为其“量身定做”出许多智能设备,有气象站、土壤监测站、智能灌溉系统,为良种的应用创造了有力的后天条件...[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