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一家4口人耕种管收1800亩岗坡田,亩均纯收入2900多元。”年底了,安徽省天长市晓亮家庭农场主娄晓亮和父亲娄伟算罢收入账,父子俩会心地笑出了声。
2019年,娄晓亮回乡和父亲一起打理家庭农场,以每亩每年500斤稻谷的价码流转了草庙山西坡草西村、马塘村一片不成形的1800亩岗坡田。“也不知道,娄家后生哪根筋搭错了,竟愿意流转没人接手的岗坡地?”在当地,草庙山脚下交通、水利条件和地力较好的水田,亩均年租金也才500元,对此,村民对娄晓亮的做法很不理解。
而娄晓亮胸有成竹,在镇村干部帮助下,他借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整田地、铺机耕路、架电线,搞农田配套升级改造。在精心打理下,愣是把这片高低不平、田埂多、灌溉难的坡岗碎田整治成了连片大田。随后,在政府购机补贴政策支持下,他又投资购置了旋耕机、插秧机、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和无人植保机等50多台套农机具,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可以不误农时,让庄稼有充分的生长时间,确保产量、品质。”娄晓亮的种田“小本本”记得很精准,从头年11月上、中旬播种油菜到来年五月中旬油菜收割、插秧种水稻,8月底播种玉米,再到11月中旬玉米归仓,一年下来,整个耕种过程就像一条高速运转的机械化生产线,实现了耕地利用率***大化...[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