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地势南北狭长,海拔渐次降低,耕地面积85.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75.15万亩,基本农田保有量大,呈“五山四丘一坝”的分布特征,田块纵横分割,小而不规则,农业基础设施提升潜力大、任务重,农业项目建设曾一度面临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近年来,江油市围绕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覆盖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目前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55.52万亩,其中在永久基本农田内建成高标准农田的面积为35.37万亩。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江油市依托地理信息化技术,让农田建设全程管理信息化、可视化、便携化,有效提高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水平。
智慧平台让高标准农田建得好、用得好
“过去项目规划需要反复看图纸、找位置、跑现场,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车轮上,费时费力,还可能出错。”谈起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情况,江油市大堰镇集贤村党支部书记冯久耀深有体会。“现在这个平台直观、清晰,项目规划了哪些建设内容、分别在哪些位置,村组干部、种植大户一看就知道。”他还说,在农田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特殊问题,还能用定位照片做记录、直接上报给主管部门,***时间得到核实与解决,高效又准确。
冯久耀口中的“平台”指的是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建管平台。为了有效破解农田项目规划设计与实际不符、建设质量不达标、项目监管难度大等问题,2022年江油市开始组织农技人员组建创新团队,在绵阳科技特派员支持下,广泛采集耕地地类、坡度等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耕地数据和项目信息。同时利用ArcGIS等软件对数据整合分类、建库管理,创新开发了该平台,并于2023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打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的“神经末梢”。
“平台建设之前,开展项目现场规划及实施需要反复勘察、内业复核多种数据,难以高效精准地开展规划设计。”江油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股长罗亚东告诉记者,在平台的协助下,现在能够将常用的数据库整合到移动终端,结合卫星定位功能,信息一次查询到位,便于项目规划的决策管理,解决了不少难题...[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