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人不闲,整治好农田。近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四方石村的田地里,不时可以看到村民配合挖机平整田坎、开挖沟渠忙碌作业的身影。
“八山半水分半田”,群山连绵、沟壑纵横的恩施州,耕地资源稀缺一直是农业发展的***大瓶颈。近年来,恩施州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加快农田整治改造步伐,让曾经零散细碎的“巴掌田”变身整齐标准的“方块田”、集中连片的新梯田,让山区农业来了一个大变身。
恩施州州长夏锡璠表示,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规模化、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恩施州委、州政府深刻认识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头号工程来抓,党政同责抓农田,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做到能建则建、应建尽建,确保建一片成一片。2024年,恩施州建成高标准农田38万亩,想方设法增加基本农田和高标准水田。
多方参与
“巴掌田”变新梯田
沿着蜿蜒山路,记者来到四方石村,见到了藏在大山里的农田改造项目:杂草树木被清除干净,层层梯田轮廓逐渐清晰,机耕道正在施工,部分改造好的田块已经种上冬油菜。
“四方石村有300多年种植贡米的历史,这是老祖宗留下的‘金籽粒’,不能丢。”四方石村党支部书记夏红菊介绍说,近些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速,房前屋后农田种得还算认真,远一点的“巴掌田”种着就没什么劲儿了。
今年年初,在夏红菊的带领下,村集体流转了200多亩地开展整治,采取稻油轮作,仅水稻这一项就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0多万元收入。夏红菊说,“这里作为曾经的贡米场,农田基础相对较好,村民改造意愿强。于是,村集体落实国家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并拿出部分自有资金继续追加投入,计划整治面积1000余亩...[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