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社会化服务如何有效运营?”“可以从统一机手服务标准开始,让农户评价服务质量更方便。” ……
近日,2024年重庆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以下简称2024年“头雁”项目)举行,在社会化服务“田管家”班上,重庆各区县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在集中培训课程中,纷纷向授课的农业专家抛出问题。
今年,重庆各区县共有400位“头雁”项目参培学员,他们分属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未来企业家”班、“土特产”生产经营带头人、乡村网红、农业社会化服务“田管家”“乡村CEO”五个班级。在今后一年里,他们将通过集中授课、线上学习、考察互访、导师团队长期帮扶指导等方式,学习乡村产业振兴技术、经验,让羽翼更加丰满。
“头雁”进修补齐“短板”
参与此次“头雁”培育项目学员,均为各区县乡村产业带头人。
例如“田管家”班学员、梁平区田中秧农产品股份合作社负责人蒋丽英,从2021年至今,她和团队已为重庆、陕西等省市的40万余亩土地提供植保、增肥等服务。
又如“未来企业家”班学员、彭水县新农人曾华燕,她在家乡流转了600余亩土地用于种植黄精等中药材,在当地带动了60余户农户增收。
既然“头雁”已经是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为何还要参加培育项目?
“在10余年返乡创业过程中,我们已经熟悉农机社会化服务流程,但在团队运营管理上仍然是外行。”蒋丽英说。
“例如农机手在服务中有的快有的慢,没有统一的标准,农户就时常给‘差评’。”蒋丽英说,如今团队规模上来了,她作为团队负责人在团队运营方面仍然感到知识储备不足,因此她选择“头雁”项目进修,目的就是找到把“技术型”团队改造为“服务型”团队的方法。
曾华燕也有类似想法。2019年初,曾华燕回到彭水县,和丈夫一道创办了中药材种植基地...[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