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饲料粮需求***大国,谷物、大豆综合饲用占比均已超过50%,给国家食物安全带来不确定性。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中提出“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稳妥开发森林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南方草山草坡”。更好地发挥林草资源的供给服务功能、开发新的饲料资源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途径。
我国南方拥有大片草山草坡和次生杂灌丛,其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有研究认为,若能选取合适的自然条件,通过关键技术创新和人工改造把2亿亩山地夷平的南方草山草坡和次生杂灌丛用于畜牧养殖,草食畜牧业新增的规模可与新西兰全国肉牛肉羊产业规模相当,能有力支撑未来不断增长的国民肉食需求。那么我国南方草山草坡究竟有多少潜力,又能如何开发?
生产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牧草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辛晓平介绍,20世纪80年代,我国草地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南方地区拥有约10亿亩草山草坡(草丛和灌草丛),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亚热带山区的丘陵地带。但是,这些草山草坡与北方草地相比,天然牧草品质粗劣,而且时常夹杂灌木,因此,目前还难以作为饲草利用,生产潜力远远没有被发挥出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方草山草坡开发利用就得到国家的重视,我国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原农业部组织了湘、鄂、黔三省11个县(市)的草山草坡改良与畜牧业发展示范工程,启动了“南方草山草坡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草食畜牧业虽然在南方各地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1998年,两院院士曾组织联合考察论证,认为南方草地是我国可以开发利用的后备食物资源。张新时和李博院士联合发表了《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任继周院士发表了《中国南方草地资源及其发展战略》。这些研究认为,我国南方草山草坡次生杂灌丛有1/5位于山地夷平面及缓坡地带、夏季***高温度低于39℃的区域,气候湿润、温度适宜,具有良好的适宜发展人工草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在解决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后,可以通过改造建立与新西兰及欧洲媲美的永久性人工草地带,用于畜牧业生产...[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