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梁平区农耕条件较好,是巴渝***大平坝,素有“小天府”、巴蜀粮仓之美誉。近年来,该区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在改造进程中,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均有所提高,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了有机衔接。
“改田”与“改制”同步推进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小散地块耕种难、效益低少种粮难。”长久以来,“两难困局”一直是梁平区在农业生产上躲不掉的现实难题。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土地的流转经营,也让高标准农田建设遇阻,无法发挥大规模连片效益,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民收益低下。
基于这一现状,2019年梁平区在重庆市先行先试,系统集成农村产权制度、土地制度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以梁平区星桥镇两路村为***个试点,集中连片完成2700亩高标准农田的示范改造提升。在两路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集合土地,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再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进行多形式的规模经营,由承包土地的农户均分土地经营权收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村改革统筹推进、“改地”与“改革”高度融合的路径,既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粮食稳产保供,又优化了农业经营体系,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以前我们村是出了名的‘空壳村’,基本上没什么钱。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后,27个种粮大户参与土地经营权流转公开竞标,***终4家以每亩每年510元的价格流转。”两路村村党支部书记杜江东说,“现在村里面发展得非常快,很多农户除了参与土地流转收益分红,还可以外出打工,赚取额外收益。”
除了为本村村民拓展就业渠道,两路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也大大提升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利润空间。农田改造后亩均节约成本约150元,增产75公斤,有效提高了种粮大户的积极性。同时项目区产业发展到位,种植大户们充分利用稻渔、稻鸭、水旱轮作等产业组合模式,进一步提高自身经营能力...[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