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近年来,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油菜产业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利用种间杂交、品种间杂交结合小孢子培养、细胞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技术,构建油菜种质资源创新技术体系和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选育技术,先后育成青杂系列品种18个,其中12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或登记。“青杂”系列品种在国内春油菜区年推广面积达到400多万亩,占春油菜区杂交油菜总面积的85%以上,青海逐渐成为全国春油菜***主要的科研、繁种、供种基地。
平台集成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丰产栽培、杂交油菜覆膜制种等技术,大幅度提高种子质量和油菜产量。其中,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5号***高亩产达450.45公斤,创油菜亩产***高世界纪录;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选育处于国际***水平。青杂4号和青杂7号作为绿肥、菜薹和观花等用途,在青海、甘肃、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江西等省区大面积种植,以上用途累计示范推广27.7万亩。青杂5号成为我国在国外年推广面积***大的油菜品种。青杂7号连续4年(2013—2016年)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全国油菜主导品种。青杂12号和青杂15号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2022年全国油菜主导品种,是全国21个油菜品种中仅有的2个春油菜品种。青杂5号和青杂12号分别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骨干型品种和成长型品种。同时,平台建立健全油菜病虫害发生发展基础数据库,确定了青海油菜主产区油菜病虫害的重灾区,为统防统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