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获悉,为实现草牧业提质增效,采取果茶园套种、草田轮作、“稻-萍-渔、畜-沼-草”等生态种植模式,该省已在顺昌县、建阳区等地创建20余个示范基地,累计推广生态饲草种植50万亩以上。
在品种培育方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分别在福州市、建阳区、建瓯市、漳浦县各建立5~20亩的规范品种资源圃,承担福建省特色乡土牧草、绿肥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展示,累计引进、收集草种质资源1700余份,筛选出优良品系20余份,选育出“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红象草”等牧草新品种13个。
为提高饲草的营养价值、贮存性和利用率,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集中力量开展饲草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针对高温高湿地区牧草水分含量高等特性,研制了牧草优质青贮调控技术。同时,充分挖掘作物秸秆、食用菌菌糠等农业副产物资源,研发混贮、全混合日粮配制等“牧草+”技术,拓展了动物饲草资源...[查看原文]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