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盐碱地·庆丰收——主题技术展示与宣讲”活动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举办,活动由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与吉林省农学会共同主办,活动聚焦盐碱地改良与农业丰收的科技探索。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翟虎渠等农业科技领域专家,深入肇源县新站镇的盐碱地改良示范区,对当地采用光粒子土壤改良增产增效技术在盐碱地治理中的显著成效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盐碱地改良现场,记者看到,试验田旁是一片未经改造的白色盐碱地。新站镇镇长杨利介绍说:“改造前的土地就是这个样子,这里一直寸草不生。”
杨利告诉记者,今年,新站镇采用吉林省三农吉讯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光粒子土壤改良增产增效技术治理了一千亩盐碱地。由于是***年改造,需要前期整地,插秧时间已经是6月末7月初,农时严重拖后,没想到还能长成果实饱满的水稻。
翟虎渠在田间细致观察、掂量那沉甸甸的稻穗,对光粒子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根据稻穗的饱满程度估算每亩产量将不低于700斤...[查看原文]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