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梨丰乡的单产提升行动千亩大豆示范田里,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在大豆地里来回穿梭,成排的豆秆连同豆荚被“吞”进收割机里,豆荚脱壳后进入机舱,再被传送到运粮车上进行转运。
“示范田的大豆种植面积为60公顷,大概900多亩,由旭瑞农业专业合作社全程托管,采用联合收割机作业,每天收割40公顷左右,一天半到两天就能全部收完。”梨丰乡副乡长彭云龙介绍,示范田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提供技术指导,采用大垄密植种植,土地集中管理,使用了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喷药机等大型农业机械,不仅生产上省时省力,而且增产效果明显,“测产结果显示,这一地块的平均亩产可达270公斤,和同等地块相比,增产幅度达20%~30%。”
记者了解到,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佳木斯综合试验站于2024年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包括佳木斯市郊区、桦川县、桦南县、汤原县、富锦市及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全面开展大豆单产能力提升攻关行动,因地制宜集成大豆增产技术,建立了高产示范区“万亩片”3个、“千亩方”7个、“百亩田”10个,总计达8万亩,并创新性地提出大豆“增产链”概念。而智能农机设备的使用,就是“增产链”里的关键一环。
播种初期,智能播种机可明确播种深度、播种密度,确保苗齐、苗全、苗匀;中期,植保无人机可随时进地喷洒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起到一喷多防、一喷多促的作用;收获时,大型收割机采用智能化、标准化收割作业,极大缓解了掉粒现象,减少粮食损耗,实现颗粒归仓...[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