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时节,稻谷飘香,湖北省3000多万亩中稻迎来收获。在素有“鱼米之乡、湖北粮仓”美誉的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农技中心主任娄兵望着稻田喜不自禁。他介绍,近年来,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下,马山镇受益于科技赋能的订单农业,眼前这片种有“花香两优6号”等新品种的优质稻谷,米厂加价30%收购。
“‘花香两优6号’2023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其父母本都具有香味,显著特征是优质、味美、口感好。”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研究员徐得泽说,以前提到香米消费很多都是国外品种,现在国内自主选育的香稻品种,完全可以与之媲美。
在湖北百亿斤粮食产能大市襄阳市,各类现代农机装备奔驰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枣阳市南城街道后湖村,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省农技推广总站在此举行今年审定的杂交水稻新品种“E两优2300”高产创建现场会,示范田机收测产验收数据揭晓:亩产903.4公斤!现场一片欢腾。
“真没想到长得这么好!”后湖村种植户段仁富说,每个步骤他都是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8月遭遇持续高温少雨,他原本担心减产,没想到还超过了超级稻的产量标准,真要相信科技的力量。
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组成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黄见良介绍,在近年来这种连续高温条件下,“E两优2300”在田间仍能实现穗大粒多,生长平衡,结实率高,无倒伏,熟相良好,这一测产结果超出湖北水稻平均亩产约300公斤,体现了较强的高产潜力...[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