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蔓要在黄瓜植株长出7至8片叶、龙头下弯时进行……”10月2日,62岁的寿光蔬菜技术员徐少华正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处无土栽培大棚内,指导当地工人管理黄瓜、茄子等作物。
1989年,寿光三元朱村建起了全国***早的冬暖式大棚,成为中国设施农业的发源地。徐少华是当时带头的17名党员之一。此后,他成为当地有名的蔬菜技术员,在全国20多个省份累计培训蔬菜种植人员1万多人。
“***早的寿光蔬菜大棚,墙体用麦穰和泥垛成,棚体则为水泥立柱和竹竿。”在三元朱村村史馆,村主任王岩涛指着当年建棚的老照片介绍,听说东北有人冬天种出了黄瓜,一斤卖到20元,老一辈便想方设法请来东北的技术员,开始建设冬暖式大棚。
当时很多村民都有顾虑:一个棚投资6000元,相当于一家两三年的收入,一旦搞砸了,就是血本无归。因为带头建棚,徐少华没少和家人争吵。有段时间,母亲甚至都不愿意搭理他。
“咱是党员,一定得带好头!”徐少华暗下决心。他晚上睡在棚里,每天都拿着卷尺,测量瓜苗长了多少,查看有无病虫害。”
临近春节,头茬黄瓜上市,一斤卖到了10元多,猪肉当时才2元一斤。“我的棚长80米,宽8米,种了3000棵黄瓜,现在看着很简陋,但我那一年挣了3万多!”那一年,三元朱村出了17个“万元户”...[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