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是农业命脉,生物育种有力支撑保障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发展生物育种对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引领作用。”9月23日,在长城工程科技会议2024年生物育种主题大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指出。
现代生物育种是综合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培育性能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新一代育种技术,是种业强国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的竞争焦点。
“当前,全球生物育种蓬勃发展,前沿学科交叉融合,技术内涵不断扩展,关键技术如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发展势头强劲,正在孕育和催生新一轮农业科技与新兴产业革命。”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表示。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生物育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推广面积占比超过95%,良种对作物增产贡献率达45%。
“我国农业生物育种科技总体进入世界***方阵。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日趋完善,2022年底我国长期保存物种2114个、种质资源保存总量突破56万份,位居世界第二。我国主导完成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基因组的测序或重测序,水稻、小麦等作物基因组学研究国际***。”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表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