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育种,主要靠育种人眼看、尺量、秤称,对于一个性状的判断往往要等到完全成熟,育种周期长且难度大,至少需要8年至10年的等待才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
农业科技正在重塑育种工作的样态。如今,通过在实验室开展分子设计分析,实现抗病虫等优异基因的高效选择和设计聚合,使育种效率提升1倍以上。
就像育种一样,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我国通过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集聚政策、项目、人才、资金等资源,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在此过程中迸发出的新质生产力,壮大新兴产业,赋能传统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查看原文]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