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与袁隆平院士被业界统称为“南袁北李”。曾经在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凭借小麦育种成就获得当年***一个国家***高科学技术奖。
他被誉为“当代后稷”,育成小麦和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新品种“小偃6号”,成为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50多个,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超过150亿斤。历经几十年,至今仍在为农业科技发展献计献策,聚力攻关,助力我国粮食大幅增产。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振声。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李振声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突破远缘杂交瓶颈培育“小偃6号”
1931年,李振声出生于山东淄博的一个农民家庭。1948年,难得的机遇,加上对农业生产的熟悉和热爱,李振声开始了农学之路。
1956年,为响应政府发出的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号召,李振声与课题组13位同志一起,离开北京到达位于陕西关中地区杨凌镇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工作。
为解决当时关中小麦生产上的疑难杂症——小麦条锈病,育成具有持久抗病性的小麦品种,李振声提出了使用对病菌免疫的草种,与小麦进行远缘杂交的设想。1956年至1964年,李振声课题组用9年时间完成了小麦远缘杂交***阶段的工作——种质创新任务...[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