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良机”助力农牧业节本增效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马晓刚 李昊
这几天,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镇沙圪堵村的水稻田,多台植保无人机在农机手的操控下,在水稻田上方来回穿梭作业,兑好的药物随着“水雾”均匀地喷洒在水稻叶面上。相比人工作业,无人机作业基本不会出现漏喷区域,作业效果好、效率高。
村民苏成贵忙里偷闲,趁着休息空档倚着三轮车和记者聊起了天。“现在正值施肥关键期,我家水稻种植面积30多亩,1台无人机十几分钟就能完成作业,真省事儿”。
沙圪堵村党总支书记李清云说:“现在村里的水稻从育苗到收割,全程都是机械化,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有效的保障了粮食安全。尤其是植保无人机作业和传统作业相比,不受耕作模式及区域限制并且还能节本增效。
达拉特旗是鄂尔多斯市的粮食生产大旗(县),今年春耕、“三夏”期间全旗投入农机具5.2万台套,保障粮食生产各作业环节顺利进行。同时,达拉特旗成立了全区首家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成了一个北斗导航系统和机收减损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培育了一个自治区级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全旗整合了现有农机装备,增强联合作战能力,为大面积土地托管、土地大项目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完整的装备支撑,更好地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达拉特旗农牧业机械化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强告诉记者...[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