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荡碧波,田畴织锦绣。走进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乡间沃野绿意正浓,一块块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田成方、渠成网,涝能排、旱能浇……一排排绿油油的玉米苗生机勃勃,粗壮的“腰杆”似乎在传递着丰收的希望。
居力很镇红峰村村民张鹏家里有35亩地,地中间有一条大的侵蚀沟,农用机械无法通行作业。“因为这个沟,每年我家都少种1亩地,今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侵蚀沟治理,沟被填平了,我才***次实实在在地种了35亩地。”张鹏说。
让张鹏舒心的原因正是科右前旗开展的“高标准农田+N”模式。“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采取规模化经营、农业节水一体化布局的建设方针,有效解决耕地碎片化、运维管护措施不到位、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等问题。”科右前旗委常委、常务副旗长王猛说。
2024年,科右前旗增发国债8.4亿元,用于35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归流河镇、俄体镇、阿力得尔苏木、巴日嘎斯台乡、索伦镇、察尔森镇、额尔格图镇等7个乡镇41个嘎查(村)。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按照自愿原则,将分散的“补丁田”“巴掌田”全部变成“渠沟路林田”全配套的规模经营高产田,通过田、水、路综合整治与科学配套,串点连线、连线成面,使昔日的零碎地块又重新“活”了起来。
“原来是小块分散,现在是大块连片,种田方便了,耕、种、管、收各环节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相比以前,经营成本降低了不少。”红峰村种粮大户王洪斌说...[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