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黑龙江省安达市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不断探索节水增效新模式,在玉米种植中,采用水肥一体化、大垄密植等新技术,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
在安达市升平镇拥护村村民于宝力家的玉米地,一人多高的玉米苗长势喜人。“今年我种了750亩玉米,全部实施水肥一体化,选用了密植品种,每亩栽种数较传统栽种苗多2000多株。7月份冲肥2次,虽然经历多次大雨,长势仍然很好,看这样,今年一亩地有望能产2200至2300斤。”于宝力看着田间的嫩苗高兴地说。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在当下已有良种和生产条件下,肥料技术成了提升产量的关键。水肥一体化技术便是一种将施肥与灌溉相互融合的重要生产技术,主要是将灌溉水与可溶性肥料相互融合,利用灌溉管道将混合物输送给农作物,作物不同生长期施用不同肥料,达到定时定量精准灌溉,可更好满足作物对于营养的需求。这种技术采用滴管灌溉方式进行,每年播种时通过播种机同步将滴管埋在土壤中,上千条滴管纵横相接,田野里遍布着一个个滴管组成的“田字格”。
“过去浇水跑断腿,现在浇水拧阀门。自从安装上水肥一体化设备以后,只需根据农作物情况,将水和液态肥倒进配料桶里,轻轻拧开阀门就行了。过去一个人一天***多浇10多亩地,现在一个人轻轻松松管理700多亩地,一年浇水人工费用就节省了差不多2万元。刨除前期铺装滴管带及液态肥料的投入,按去年亩增产300斤,每斤1元钱算,收入就能增加300元。”于宝力边检查滴灌设备边算起了经济账...[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