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连续经受了早春低温阴雨、花期雨洗禾花、成熟期强降水等灾害天气,双季稻早稻实测还达到了亩产623公斤,实属不易。”近日,安徽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泽福作为专家组组长,在参加了庐江县泥河镇柴埠村的超润家庭农场的早稻开镰实际测产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去年起,种植大户邢应超家的1000多亩稻田被纳入安徽省双季稻粮食生产省级指挥田项目。省、市、县、镇四级联动服务指导,让邢应超大开眼界:“从选种开始,一直到收割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专家组把关指导。每一个星期,专家基本都会到我的地里来看看。在水稻生长关键环节,更是手把手下地指导,真正做到了精耕细作。”
与周边其他田块不同的是,这块田布设了自动虫情和气象智慧监测仪,建设了苗情、墒情、病虫情和气象监测点。“这些仅仅是肉眼可见的设施,还有很多新技术集成,大有文章。”邢应超说,从选择品种、育秧、机插到施肥、除草等等,他全部按照专家的方案实施。
在品种上,项目区统一品种,早稻季应用“中组100”“中组143”品种,晚稻季应用“宁香粳9号”“甬优2640”品种。与此同时,项目区集成应用测土配方施肥、丰产沟渠配套、中微量元素肥应用、有机肥替代和秸秆综合利用等精耕细作技术,全面使用配方肥,统防统治病虫草害...[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