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用的地膜比较薄、容易破,风一吹就刮得到处都是,回收的时候还需要人工一个个去捡。”陈永强是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两河口镇两河村的一名种植大户,自家种植的110亩鲜食玉米和辣椒都需要覆膜,但传统地膜不仅效果不好,还容易破碎残留,影响土地肥力,破坏生态环境。“今年我用上了县里推广的新型地膜,比之前的结实多了,又好用又环保,还能统一回收,非常方便。”陈永强告诉记者。
为加快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地膜残留污染,四川省制定了《关于加强农用薄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回收体系基本建立,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的目标任务。各县区高效推进,逐步探索地膜治理的“西南模式”,加快农业发展绿色转型。
想要治理污染,用对地膜是关键。据了解,与传统地膜相比,加厚高强度地膜不仅在防止土壤水分流失、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并且便于统一回收,能够减少农田耕地残留地膜造成的土壤污染。2023年开始,朝天区以现代粮油产业和高山露地蔬菜生产基地为重点,在全区12个乡镇开展实施加厚高强度地膜5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0.5万亩,从源头上保证地膜的可回收性...[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