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如此,室内尤甚!高温高湿天气会给温室大棚内的灌溉带来很大影响,生产中,每年因夏季浇水不当,给生产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比比皆是。轻则造成植株徒长、落花落果,严重时还会造成蔬菜根系受伤,甚至萎蔫死棵。因此,采用灌溉技术进行夏季合理灌溉是生产者节水节肥的好助手!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即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肥规律、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相融后利用可控管道系统,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蔬菜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在蔬菜不同生长期需水,按照其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应用水肥一体化的优点是节水、节肥、改善微生态环境、减轻病虫害发生、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作物吸收营养可以用两张“嘴巴”来完成,一是根系,二是叶片。根是“大嘴巴”,叶片是“小嘴巴”。大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叶面喷肥只能起到补充作用。施到土壤中的肥料怎样才能被送到作物的“嘴巴”里呢?那就是肥料必须溶解后才能被送到作物的“嘴巴”里,不溶解的肥料作物是“吃不到”的,等于白施。 从地下讲,肥料溶解后进入到土壤溶液中,靠近作物根系附近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系的土壤溶液浓度相对较高,就会向着作物根系附近扩散,养分也随之移动,***后被作物吸收。从地上讲,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片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导致水分损失,根系则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水分补充叶片蒸腾所失去的水分,因此,溶解在水分中的养分就会随着水分的吸收和流动而被输送到作物体各部分中去。根是作物的“嘴”,水是肥料的“腿”,如果没有“腿”,肥料是不会“走入”作物的嘴巴里的。
循环式技术模式是目前节水节肥效果***好的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由控制系统、浇灌系统、栽植系统三部分组成。栽植系统由PVC管道和固定架等构成,PVC管道卧式固定在固定架上。PVC管道的上方钻出等距离的圆孔,用于栽植蔬菜和草莓等作物。浇灌系统由营养液存储装置、循环装置等部分组成。存储罐内存放的营养液体是根据作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所需营养元素及比例专门配制而成的,可以完全满足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期对各种养分的需要。作物栽植后,控制系统会按设定的时间段,启动、关闭浇灌系统。浇灌系统启动后,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营养液体在循环装置的控制下,不间断地从PVC管的前端流向末端,再流回到存储装置内。作物也在营养液体循环过程中,吸收到了水分和养分。试验表明,用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栽培草莓,每亩用水仅为40.9方,用肥45.5公斤;与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相比,每亩节水近90方,节省化肥14.5公斤。
该技术模式因其技术含量较高,再加上投资也较高,适合在观光园区应用。 水肥一体化的运用必须与“符合作物生长需求规律”相结合,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水节肥。如何按需浇水、施肥呢?农业物联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农业现代化特别是自动化、信息化步伐较慢,农村知识水平较低,对于当前来说,农业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应用还是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