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2日,这是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也是注定将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一次大会在法国巴黎布尔歇会场圆满闭幕,全球195个缔约方国家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这一《巴黎协定》也成为历史上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
回顾十三天的谈判会议,似乎是个颇为漫长的旅程,所幸,十三天马拉松艰苦会议之后,换来了历史性协定的诞生。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首日,150多个国家的***人齐聚巴黎并相继发表讲话,各自表达对于大会***终协定的达成提供政治推力的肯定。而在随后近两周的时间里,场内,各国谈判代表密集磋商、协调立场,各谈判集团之间抓住***后机会加紧博弈;场外,来自全世界的环保组织、企业和民间代表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为大会呐喊助推。由于各方在总体目标、责任区分、资金技术等关键问题上迟迟无法达成一致,12日,大会被迫进入了“加时赛”。***终在巴黎当地时间12日晚7时26分,随着法国外交部长、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的一锤定音,来自195个国家的代表终于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巴黎协定》。
这一《巴黎协定》篇幅宏大,含英法中三文版,共29项具体的条款,其中包括减缓、适应、损失和损害、资金、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等要素。据分析了解,《巴黎协定》是一份全面、平衡、有力度、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在照顾各方核心关切的基础上实现了现阶段***大可能的力度,体现了减缓和适应相平衡,行动和支持相匹配,责任和义务相符合,力度雄心和发展空间相协调,2020年前提高力度与2020年后加强行动相衔接等特征。
协定中囊括了以下几点***为主要的内容。
一、各方同意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所需,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控制在2℃以内,并继续努力、争取把温度升幅限定在1.5℃之内,以大幅减少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
二、协定指出发达国家应继续带头,努力实现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则应依据不同的国情继续强化减排努力,并逐渐实现减排或限排目标。而对于资金方面的安排,协定中对发达国家作出规定,应为协助发展中国家在减缓和适应两方面提供资金的援助,具体为把“2020年后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底线,提出各方***迟应在2025年前提出新的资金资助目标的规定。
三、在备受各方关注的国家自主贡献问题上,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各方应该根据不同的国情,逐步增加当前的自主贡献,并尽其可能大的力度,同时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四、建立了一盘点机制,从2023年开始,每5年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而对于该次协定的诞生,中国代表方表示热烈祝贺《巴黎协定》获得通过,虽然协议中仍旧有不完美之处,还存在这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但世界归根结底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部,同时指出,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关键节点,其成果关乎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推动本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中方将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继续兑现202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积极落实自主贡献,努力争取尽早达峰,并与各方一道努力,按照公约的各项原则,推动《巴黎协定》的实施,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巴黎协定的达成,凝聚了世界各方***广泛的认知与共识,凝聚着各国***人、部长和谈判代表的心血,将世界各为主体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平衡完美的相结合,是关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一伟大的里程碑,在协定的缔约上,每一位与会人员都为本国子民的利益、延续以及全世界可持续发展而做出深思熟虑的抉择,这是一个时代的标识,同时是推动史册翻开崭新一页的举世壮举。